内容列表
牙周病是影響牙齦和牙齒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,全球約有70-90%的成年人受到不同程度影響。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,更可能與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相關聯。早期治療不僅能保留自然牙,還能降低系統性健康風險。
牙周病(牙齦炎、牙周炎)是導致成年人掉牙的主因之一,但許多患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延誤治療。本文將從 牙周病治療方法、費用、不同療法比較、療程時間及專業推薦 等角度,提供完整解析,幫助您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一、牙周病治療方法
牙周病治療依嚴重程度分為 非手術治療 和 手術治療 兩大類:
1. 非手術治療(輕至中度牙周病)
(1) 洗牙(牙結石清除)
-
適用對象:牙齦炎或輕微牙周炎患者。
-
治療方式:超音波洗牙去除牙結石,減少牙菌斑堆積。
-
效果:緩解牙齦出血、腫脹,防止病情惡化。
(2) 牙根整平術(深層清潔)
-
適用對象:中度牙周炎(牙周囊袋深度4-6mm)。
-
治療方式:局部麻醉下刮除牙根表面結石及發炎組織。
-
效果:促進牙齦重新貼附牙根,減少囊袋深度。
2. 手術治療(重度牙周病)
(1) 牙周翻瓣手術
-
適用對象:牙周囊袋深度>6mm,骨質嚴重流失者。
-
治療方式:翻開牙齦組織,徹底清創並修整受損骨頭。
-
效果:控制感染,延長牙齒使用壽命。
(2) 牙周再生手術(引導組織再生術)
-
適用對象:局部骨缺損明顯者。
-
治療方式:使用骨粉、再生膜等材料促進骨質再生。
-
效果:恢復部分牙周支持組織。
(3) 雷射牙周治療
-
適用對象:對傳統手術恐懼或輕中度患者。
-
治療方式:以雷射殺菌並移除病變組織,創傷較小。
-
效果:減少術後腫痛,但長期效果仍需更多研究支持。
二、牙周病治療費用
費用因治療方式、地區及診所等級而異,以下為臺灣常見收費範圍:
注意:
-
健保僅部分給付基礎治療(如洗牙、簡單刮治),手術及再生療法多需自費。
-
術後定期回診(每3~6個月)是防止復發的關鍵,需納入長期預算。
三、牙周病治療方法比較
在治療方法比較上,洗牙是最基礎的無痛快速治療,健保給付但僅適用於輕症患者;牙根整平術能有效控制中度感染,但需多次療程;翻瓣手術對嚴重牙周炎效果持久,但術後較疼痛且費用高;再生手術雖能恢復部分骨質,但費用昂貴且成功率非百分之百;雷射治療創傷小恢復快,但長期療效尚待更多驗證。患者應根據自身病情嚴重程度、經濟狀況及對治療的接受度,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四、牙周病治療需要多久?
療程時間取決於病情嚴重度:
-
輕度牙周病:1~2次洗牙(每次約30分鐘)。
-
中度牙周病:
-
牙根整平術分2~4次完成(每次處理1~2區,間隔1週)。
-
-
重度牙周病:
-
手術治療約需1~2小時/次,術後觀察3~6個月。
-
全程維護期:即使症狀改善,仍需終生每3~6個月回診追蹤。
-
五、牙周病治療方法推薦
1. 輕度患者 ➔ 洗牙+日常正確潔牙
-
使用牙線、沖牙機輔助清潔。
-
選擇含「氯己定(CHX)」的漱口水抑制菌斑。
2. 中度患者 ➔ 牙根整平術+抗生素凝膠
-
若深層感染,醫師可能配合局部抗生素治療。
3. 重度患者 ➔ 翻瓣手術+再生療法
-
骨缺損>50%者,需評估是否需拔牙並植牙。
4. 高風險族群(糖尿病、吸菸者)
-
需更嚴格控制血糖及戒菸,否則治療效果大打折扣。
六、術後保養與預防復發
-
口腔清潔:
-
改用「軟毛牙刷」及「單束毛牙刷」清潔牙齦邊緣。
-
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或牙間刷。
-
-
生活習慣:
-
戒菸(吸菸者牙周病風險高3~6倍)。
-
控制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。
定期回診:
-
術後第1年每3個月檢查,穩定後可延長至6個月。
总结
-
-
牙周病治療需 「早期介入+長期維護」,拖延可能導致不可逆的骨質流失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需綜合考慮病情、經濟狀況和個人時間因素。早期治療不僅費用較低、效果更好,更能避免不可逆的骨質流失。建議發現牙齦出血、腫脹等症狀時及早就診,與您的牙周病專科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計畫。